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特赞科技创始人范凌:“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科技带到创意领域里”
2025年04月30日 20: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30日电 (聂阳阳 许婧)“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就是把科技带到创意领域里,就像特赞的英文名叫Tezign,即Tech+Design,是技术和设计的结合。正是这样的创业初心,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让更多的设计师、创意人或者更广义的创作者,与人工智能技术共生、共荣、共创,助力上海成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全球标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特赞科技创始人范凌30日说。

图为特赞科技创始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范凌教授。 同济大学供图
图为特赞科技创始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范凌教授。 同济大学供图

  特赞科技是上海“模速空间”正在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北斗七星”的七家标杆企业之一,致力于构建企业级的创意内容数字新基建,围绕企业内容资产的生命周期,打造了连接企业内外内容管理、积累、生产、分析的数字化平台,提升品牌内容资产的生产与流转效率,助力品牌以内容驱动增长,赋能品牌数字化转型。目前,特赞科技已完成D1轮融资,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

 特赞科技办公地。 同济大学供图
特赞科技办公地。 同济大学供图

  短短几年,特赞科技深度依托区域产业集聚优势,持续推进“内容+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迭代,在内容数据集、知识图谱、智能生成、搜索检测等AIGC内容科技领域取得很大突破。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我国在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丰富性上具有优势,让我更坚定‘以用促研’的思路。”范凌表示,既要奋力完成“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也要实现“从1到N”的创新应用落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上海,面向世界,勇攀科技研发与应用的前沿。”

  8年前,同济大学与特赞科技联合成立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是国内高校首个设计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实验室涵盖了设计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数字人文、管理科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包括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来自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30余名师生。多年来,团队围绕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探索,攻克技术瓶颈,培养人工智能赋能设计创新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

  范凌教授团队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为学科注入新动能,经过一系列探索实践,团队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开发了30多个课程模块,把人工智能技术放到教学场景中,助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2023年起,团队已与20余所高校的设计学科开展学术交流与教学实践,并出版4本相关教材。

  目前,实验室已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高度认可的软件、算法、数据集和行业模型,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学校已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系统性推动学科转型调整、内涵升级;学校已获批建设极端环境建造、自主智能机器人两个未来学科,并将成立五大研究院,以此示范带动数字底座基础上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科研范式、人才队伍建设等全链条系统性升级,打造数智融合驱动下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范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