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日电(徐明睿 项竹彦)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张堰镇甪里村的上海枫苑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豆杉基地),只见整齐的红豆杉郁郁葱葱,带来了清新的空气。该基地集休闲旅游观光养生为一体,其生产的农产品更有满满的科技含量。除了种植外,基地开发了红豆杉枕芯、盘香、药酒等多种衍生品,并和上海交大合作研究以提高抗肿瘤天然药物紫杉醇的提取率,成为张堰镇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代表成果。而在秦阳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核心区域,秦阳村农耕文化乐园内展出150多件耕织工具、生活用品老物件,丰富的展区生动讲述了农耕文化故事,让人们进一步感受当地风土民情和农耕文明。
素有“浦南首镇”之称的张堰镇文化底蕴深厚、古建筑历史悠久、民俗记忆源远流长,在不断挖掘和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将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厚植乡土文化,激发乡村活力,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张堰镇各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一批村史馆和文化场馆,比如百家村乡村振兴展示馆和酱菜非遗文化展示馆,鲁堰村时光长廊、鲁堰画院和银壶工作室,秦山村堰秦学堂、河泾湾文化展示点和双拥文化展示馆……不仅反映村落的历史变迁,记录村史、留住乡愁,还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推动张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张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同时,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盛宴。张堰镇积极擦亮文化品牌,连续五年举办古镇文化艺术节,在此期间发布了古镇文化地图、推出文化打卡路线、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启动曲艺进校园项目、打造国画少年院、举办古镇茶宴等,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保护地方文化、传承古镇血脉方面,张堰镇更是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古镇商业化的道路。随着华侨书画院、朱鹏高艺术馆、白蕉艺术馆,大隐书局、张堰历史人文风情馆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博场馆和文化空间陆续开放,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引入新文化元素而“苏醒”过来,为张堰古镇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张堰还将积极推动有声博物馆、邓散木纪念馆、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等文化场馆的筹建和开放工作,进一步丰富古镇文化内涵。同时,张堰镇推动“建筑可阅读小镇”建设,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围绕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建筑、当代地标建筑等,进一步加强保护管理、活化利用、价值挖掘和宣传推广,成立建筑可阅读联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建筑可看、可听、可阅读,
接下来,张堰镇要继续坚持“文化+”战略,挖掘好、利用好、传承好张堰特色文化资源,培育更多乡村人才,强化文化赋能,不断赋予文教小镇新内涵,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徐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