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欧莱雅中国举办“美之道·美知道”文化论坛 探讨美育的公众普及和青年表达
2025年01月13日 19:5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3日电(李佳佳)欧莱雅中国“美之道”文化论坛11日于上海罗丹艺术中心举办,著名主持人及媒体人陈鲁豫,作家、翻译及未来学家陈楸帆,脱口秀演员、编剧鸟鸟,B站百万UP主张志浩及编剧、导演、剪辑师张中臣,与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共同探讨美在当今社会与日常生活中的深刻影响,旨在让美之道人人皆知、人人能道。

  “美,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以不同的形式与载体而存在,当我们面对、想象、创造及表达美时,内心那份平等与自由是共通的。”主持人陈鲁豫以对美的共鸣为开篇,为本次论坛奠定了深刻的探讨基调,并基于美之道框架,向嘉宾提出了数个与“美”有关的关键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基于自身生活与文化艺术工作的经历,分享了对“美”最真实的感悟。

  在论坛的首个篇章中,各方嘉宾通过分享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和启示,探究美的强大力量。“第一次接触电影就像一道闪电劈下来”,电影导演张中臣分享道。他在做保安时通过蹭课了解到李安的《喜宴》,由此打开电影大门。他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捕捉也塑造了他的审美:“小时候我住在没有暖气的农村,我家在平原所以我对山充满向往。我把层叠的被子想象成山脉,而我在攀登。“电影不仅改变了他的职业,更让他意识到: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需要被激发和表达。

  谈及美的作用,兰珍珍表示,在长达一个多世纪探索与创造美的历程中,欧莱雅对于“美力”有深刻的感悟。她从美可以提高幸福感和自信心、促动经济、激发创造力和促进文化交流等多重角度进行了解读。

  当“论”提供了关于美的深度洞察后,构建寻美之“径”变成为了普及美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普罗大众习得美的重要方法,美育的实践价值构成了此篇章探讨的核心。作家、翻译及未来学家陈楸帆认为:“对美的追求就像是编码在我们的DNA里的一部分,审美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和创造情境来培养,审美与心理相关且随年龄、状态、民族、时代而变。”此外他认为,未来将是审美的时代。

  脱口秀演员鸟鸟则认为审美既有与生俱来的永恒感又有后天习得的变迁感:“作为一个正试图培养自信的人,我相信我和大多数人身上所共有的审美点,是天生的永恒的不可更改的;但我身上所不具有的社会认同的审美点,是后天习得的,随着社会发展会改变的。”

  同样,谈及美育,兰珍珍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实践经验:“每个人天生对美的敏锐度有些许差别,但每个人心中都有美的种子。欧莱雅一直在做的就是创造美的场景,激活每一颗种子。”

  美的创造不仅源自思想的碰撞和方法的指引,更需要“秀”所代表的,可以让更多人创造美、展示美的平台。在论坛的尾声篇章中,聚焦于社媒与AI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创作的新生态,不仅探讨了人人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还剖析了艺术家定义的变迁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B站百万UP主张志浩有独特的解题方式,他表示:“不是人人都想成为也需要成为艺术家,艺术家也可以是种勇敢的态度。艺术家是给人们勇气的那部分人,而我们是要把勇气实践出来的那部分人。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但人人可以是创作者。”

  而跨行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鸟鸟对这一问题持有另外的观点:“我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我们这行有‘人人都可以讲五分钟脱口秀’的说法,这也是我喜欢脱口秀的地方,大家都很平等,平台很开放,谁都可以来尝试,所以很有活力。”

  正如兰珍珍说,在美育蓬勃发展和文艺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大背景下,欧莱雅中国将以本次文化论坛为开端,不断丰富“美之道”的内涵和实践,创新美育形式,携手各方共同波起美的涟漪,创造机会让更多人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当天,兰珍珍还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一同启动了2025年欧莱雅中国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全新合作计划。双方将联合推出“美之道”文化合作项目,用中国美诠释“美之道”。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佳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